新能源動力電池(特別是石墨負極材料)生產過程中的石墨廢水,作為典型的“高懸浮物、高COD、難處理”工業廢水,已成為制約企業產能提升和綠色發展的關鍵瓶頸。其不僅處理難度大,更給企業帶來多重挑戰。
生產工藝瓶頸:
石墨廢水中含有大量微米甚至納米級的石墨顆粒,懸浮物(SS)濃度極高,若不經高效預處理直接進入后續生化系統,極易造成系統堵塞、微生物活性受抑制,導致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癱瘓,嚴重影響生產連續性與產品良率。
合規達標壓力:
根據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》(GB 8978-1996)及浙江省更嚴格的地方標準,外排廢水中SS及COD需達到極低水平。傳統沉淀或氣浮工藝處理效率有限,一旦超標,企業將面臨高額罰款、限期整改甚至停產的風險。
運營成本負擔:
石墨顆粒性質穩定、難以沉降,傳統處理方法常需投加大量化學藥劑,不僅導致藥劑成本高昂,且產生大量含水率高、難脫水的化學污泥,后續污泥處置成本成為企業沉重的經濟負擔。
石墨廢水具有“懸浮物濃度極高、顆粒粒徑微小、COD成分復雜、水質水量波動大”的特性,對預處理系統的去除效率、抗沖擊能力和運行經濟性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。
天得一環境定制方案:高效絮凝沉淀系統,精準破局
針對石墨廢水“難沉降、高負荷、處置難”的核心痛點,天得一環境構建了 “精準改性破穩 + 高效絮凝 + 高密度斜管快速沉降” 的一體化預處理系統。依托核心專利技術,實現“高效分離 - 深度減負 - 污泥減量”的全流程優化。
我們的核心高效絮凝技術,能夠打破微小石墨顆粒的表面電荷穩定結構,形成密實、碩大的礬花,沉降速度比傳統工藝提升5-10倍。同時,系統配套的智能加藥及污泥循環系統,可根據進水水質實時調整藥劑投加量,并實現部分污泥回流,不僅確保了出水效果的穩定性,更大幅降低了藥劑消耗和污泥產量。

實戰案例:紹興某新能源汽車刀片電池石墨廢水預處理項目
項目背景:作為全球領先的刀片電池生產基地,其石墨負極材料車間產生大量高濃度石墨廢水,日處理水量達 240m³/d。
處理痛點:進水SS濃度高達 8000mg/L,COD高達 80000mg/L,顆粒微小,傳統工藝難以有效去除,嚴重威脅后續生化系統的穩定運行。
天得一方案:采用高效絮凝沉淀系統進行預處理。
卓越成效:
系統投運后,經業主及第三方權威機構連續檢測,效果顯著:
出水水質優異:預處理單元出水 SS穩定≤200mg/L,COD≤60000mg/L。
核心指標卓越:SS去除率 > 97.5%,COD削減率 > 25%,極大減輕了后續MVR及生化處理單元的負荷,保障了全廠水系統的穩定達標。
運營成本可控:相比傳統工藝,化學藥劑投加量降低超30%;產出的泥餅含固率高,密實度好,污泥外運處置量減少了40%,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長期經濟效益。
穩定可靠運行:系統全自動化運行,抗沖擊負荷能力強,自投運以來連續穩定工作,為新能源車企的綠色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,順利通過環保部門的嚴格審查。

天得一環境憑借在新能源廢水領域的深厚積累,通過技術創新,成功將石墨廢水這一“黑難題”轉化為企業綠色發展的“加分項”,助力行業領軍者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。